使用 WordPress.com 設計專業網站
立即開始使用

史蹟導覽A-追思之路

二二八史蹟導覽是微旅行的方式,帶領民眾實地走訪,除了透過時代背景與社會生活氛圍的歷史街景,也藉由附近的人權景點,讓民眾瞭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脈絡,增進對於二二八歷史事件的認識,並推廣及落實人權教育。史蹟導覽分為【追思之路】以及【自由之路】。

【追思之路】是仿1947年2月28日的遊行路線,如同當時的遊行隊伍一樣,從大橋頭出發,沿路行經各個是發地點,再透過導覽老師的解說,讓你猶如回到過去一般,更了解事件發生的脈絡。

導覽路線|臺北大橋→太平國小→憲兵第四團→江山樓→大頭鼓亭→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辦公處→天馬茶房
集合地點|捷運大橋頭站1A出口
導覽時間|下午2點至5點

導覽場次報名

本次的活動皆已額滿,部分候補名額開放會公告於活動FB

導覽景點簡介

|景點A|

臺北大橋

// 臺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

1889年8月,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興建完工,連結了三重埔(今三重區)與臺北大稻埕埠頭。
1895年稱該橋為淡水橋,在當時是大龍峒和大稻埕一帶的重要轉口港。
1947年2月27日發生天馬茶房緝私煙事件,隔日2月28日發起遊行抗議,就是在目前臺北大橋橋頭集結出發。


|景點B|

太平國小

//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 239 號

原為1898年設立的大稻埕公學校,1909年因闢建太平町通(今延平北路),校地一分為二,東校區成立大稻埕第一公學校(今太平國小),西校區為現今的永樂國小。太平國小也有許多知名校友,如藝術家黃土水、楊三郎以及知名企業家辜振甫。
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,太平國小曾作為被逮捕人犯的收容場所。


|景點C|

憲兵第四團

// 臺北市大同區涼州街 28 號

二二八事件中,憲兵第四團負責北部綏靖掃蕩,亦曾與其他部隊合力「掃蕩」基隆市區。
3月10日宣布戒嚴後憲四團負責新竹以北清鄉掃蕩任務,團長張慕陶少將兼任北部綏靖區司令指揮,事件中槍決多由憲四團執行。
憲四團原址最初為林清月醫師開設的宏濟醫院,之後 由臺灣總督府接手成立更生院,作為戒治、收容鴉片癮者和麻藥中毒患者的治療院所。戰後更生院搬遷後由憲兵第四團進駐。


|景點D|

江山樓

// 臺北市大同區歸綏街181號

1917年由吳江山建立,當時「江山樓」、「東薈芳」、「春風得意樓」與「蓬萊閣」並稱為四大酒家。江山樓樓高達四層,媲美當時之臺灣總督府(今總統府)與兒玉後藤紀念館(今國立臺灣博物館)。
1923年皇太子裕仁來臺行啟時,總督府特別邀請江山樓至總督官邸準備會席料理。
1947年2月28日的抗議隊伍,除了從臺北大橋集結出發外,另有群眾從江山樓聚集後出發,再與主要的隊伍會合,前往專賣局抗議。


|景點E|

大頭鼓亭

//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144巷15號

由外號「大頭」的陳財創立,運用「大鼓、一副鈔、一支嗩吶」來組成新類型的樂隊,這樣的編制暨熱鬧也方便於鄉間田埂路行進,因此創設了「鼓亭陣」。
1947年2月28日的抗議大鼓隊,就是用陳財的鼓亭陣。目前所見木雕的鼓亭形式是後續發展出來的,二二八事件當時,仍是最初期的鼓亭陣,這也是1947年2月28日遊行當日最重要的宣傳工具,很多人都是聽到鑼鼓聲後,加入遊行隊伍。


|景點F|

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辦公處

// 臺北市延平北路二段88、90號

二二八事件爆發後,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積極於政府與民眾間協調,並參與處理委員會,於3月8日協會發布「告同胞書」,提出政治改革原則與方針。鎮壓開始後,官方以共產組織與煽惑民眾反叛為由,逮捕、殺害協會成員。協會以臺北市延平北路二段的三民書局二樓為事務所,一樓為三民書局,三樓則為蔣渭川的住家,蔣渭川也因為參與協助長官公署調解處理二二八事件,被列為逮捕對象。


|景點G|

天馬茶房

// 臺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89號

由詹天馬所創設之著名咖啡廳,詹天馬為日治時期著名的電影辯士。
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於天馬茶房一帶查緝,菸販林江邁遭逮並沒收錢財與香菸。
林氏與群眾求情,爭吵中查緝員葉得根打傷林氏,群眾激憤,查緝員傅學通開槍示威誤殺路人陳文溪,造成事件進一步激化事態,民眾於隔日從臺北大橋集結出發至專賣局陳情,遂演變為二二八事件。


▶️ 活動注意事項
(1)網路報名截止時間為活動日前一日下午5點。
(2)報名者皆有投保公共意外險,保險名單以當天親自簽到為準。
(3)活動採網路線上報名為主,另保留部分名額給現場觀眾。
(4)請自備晴雨裝備與飲水。
(5)同意主辦單位可於活動中拍照或錄影,拍攝之圖片或影片發表放於活動社群平台。
(如有不同意者,請先行告知)
(6)如報名後因故不克參加,請提前告來信知以,免影響參加往後活動的權益。
(7) 防疫期間請遵守「防疫注意事項」。
(8) 其他未說明之處,依當日活動現場宣布為主。